當地時間周三(5月5日),在耶魯大學長期擔任首席投資官的投資界傳奇人物大衛·斯文森(David Swensen)因癌癥去世,享年67歲。
斯文森1980年畢業于耶魯大學,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,之后曾在華爾街投資銀行雷曼兄弟(Lehman Brothers)和所羅門兄弟(Salomon Brothers)短暫工作,1985年回到耶魯大學,擔任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負責人,接管耶魯捐贈基金。
領航集團創始人約翰 · 博格( John Bogle )曾評價稱:“大衛 · 斯文森是這個星球上僅有的幾個投資天才之一。”前摩根史丹利董事長巴頓·畢格斯也曾說:“世界上只有兩位真正偉大的投資者,那就是是大衛.斯文森和巴菲特。“
在創造了優秀投資業績的同時,大衛·史文森還為投資界輸送了大量優秀的基金經理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最頂級的投資人之一的高瓴資本張磊,正是大衛·斯文森的得意門生。
開創性的“耶魯模式”
斯文森最著名的成就是開創性地打造了所謂的“耶魯模式”,這一模式如今被許多大學捐贈基金和慈善組織采用,用于管理自身資金。
“耶魯模式”最突出的亮點便是對多種資產類別進行重新界定,按照資產配置的理念,每年進行再平衡調整,以確保可以在變化的時間和投資環境中,不斷追求投資收益的阿爾法,而不是追求市場基準的貝塔。
在過去,為保證低風險和穩定收益,大學捐贈基金主要依賴于固定收益投資。而斯文森主張大學應該加大對股票和另類資產的投資,如對沖基金、私募股權、風險資本和房地產,而不應僅限于債券。同時,斯文森還通過將投資海外資產,大大降低了捐贈基金對美國國內有價證券的依賴性,從而提高了回報潛力,降低了波動性。
這一模式帶來的回報率顯然高得多。根據耶魯投資辦公室的數據,在斯文森35年的管理生涯中,截至2020年6月30日,耶魯捐贈基金的年回報率為13.1%,收益表現 比60%股票/40%固定收益投資組合高出4.3個百分點。
斯文森最初接手時,耶魯的捐贈基金約為13億美元。在斯文森的管理下,截至2020年6月30日,耶魯捐贈基金增長到312億美元,成為全美第二大捐贈基金,僅次于主要競爭對手哈佛大學。
投資界名人表達哀悼
不少投資界知名人士都表達了對斯文森的哀悼,這其中就包括斯文森的得意門徒——高瓴資本的張磊。
張磊深夜在公眾號緬懷斯文森稱:
他是引領我進入投資界的第一位導師,他教會我什么是受托人責任,什么是長期價值投資,如何創造一個有靈魂的組織……他早已成為我生命中的良師益友。
2005年,高瓴剛剛成立之時,張磊說服耶魯大學捐贈基金交給他2000萬美元資金用于投資中國新興公司。雖然規模不大,但基金的自由度非常高,投資范圍可以橫跨天使、VC、PE和二級證券市場。而張磊也給了恩師頗為豐厚的回報,高瓴資本已經累計給斯文森的投資帶來了十幾億美金的收益。
張磊在文章中寫道:
中國人常講,扶上馬,送一程。幾年后,在我創業開始階段,大衛給了我最關鍵的支持。創立高瓴時,我剛剛32歲,從未管理過投資基金。我當時的幾個合伙人也都沒有做過投資。我們這群“烏合之眾”唯一的共同點是,無限的求知欲以及對中國未來的信心和向往。我曾經問過大衛,為什么他要投資高瓴,因為在當時沒有任何其他機構會冒這個險。他說,當你和合適的人一起工作時,一定會有好事發生。今天,最初的幾位合伙人和我一路風雨兼程,而在高瓴,這已經成為一句口頭禪,“找到靠譜的人,一起做有意思的事”。我認為,這也許是大衛帶給我的,關于投資最重要的一課。
東方港灣創始人但斌也在微博上發文紀念這位傳奇投資人。他表示,自己通過學大衛·史文森的組合投資案例收獲很多。
安聯首席經濟顧問、劍橋大學皇后學院校長穆罕默德·埃里安(Mohamed El-Erian)在推特上寫道:“聽到大衛·斯文森(David Swensen)去世的消息,我非常難過。他是耶魯捐贈基金的首席投資官、#投資先驅、成千上萬師生的推動者。除了他變革性的影響,大衛還慷慨地分享他的見解和指導。”
美國著名經濟學家、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奧斯坦·古爾斯比(Austan Goolsbee)補充道:“大衛·斯文森將因為他在工作上的偉大表現而被人們銘記,但我希望我們都能記住記住他是一個多么善良、正派的人,以及他多么關心公眾利益,正是這種體面讓他在工作中表現出色。”
關鍵詞: 投資